双氧水治手癣治愈经历?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
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
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关黄柏:厚2~4mm。
炮制黄柏: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进,切片成切丝,晒干。
黄柏炭:取黄柏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盐黄柏:取黄柏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0斤用黄酒1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黄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
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
"性味归经性味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盐黄柏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1)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
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朮、牛膝,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
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清虚热以疗潮热骨蒸,泻肾火以疗梦遗滑精,常合知母、地黄等同用。
(2)黄柏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白带以及热痹、热淋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含小蘖碱、黄柏酮等主要成分,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对各种皮肤湿毒、疮疡等症状,功效良好,现举例如下: 1、水火烫伤黄柏、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
在炎热季节酌加5%-10%的冰片(寒冷季节酌加2%-4%)。
用时以芝麻油调匀敷患处,有水疱者可先用三棱针刺破,然后敷药。
每天1次,一般2~5次可愈。
适用于1-2度的烧烫伤,3度以上烫伤者兼服清热解毒中药。
2、甲沟炎黄柏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药液50毫升。
将脚洗净后,用脱脂棉花,浸泡黄柏液,将患趾四周包裹,外用塑料薄膜包扎,胶布固定,使药物不得外溢。
首次用药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次晨换药重新包扎,中午可打开晾1小时,继续换药包扎,一般轻者包扎2天即可痊愈。
3、足癣俗称脚湿气,也叫“香港脚”。
可用黄柏研粉,撒于患处。
趾间湿烂严重者用黄柏20克、苦参30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20克、枯矾15克,水煎,去渣放温后浸泡患处,每日数次,每次30分钟。
4、下肢疮疡、神经性皮炎黄柏研末,先用热温水清洗患处,再将黄柏末用新米泔水调涂;用麻油调涂或干擦亦可。
5、急慢性脓耳取黄柏30克,加水250毫升,慢火煎30分钟,滤去渣,浓缩至20毫升备用。
先用双氧水将患耳脓液洗净,拭干后滴入上药,每日3次。
6、耳部湿疹用黄柏粉1份、香油1.2份调成糊状,每日涂药1次,一般用药1~2次后,湿烂面开始干燥结痂,5~7日后基本好转或痊愈。
7、尿布皮炎黄柏10克,滑石30克,冰片1克,研末过筛,取细粉备用。
用时以温开水将患处洗净拭干,再以消毒棉签或纱布蘸药末薄薄地扑撒于患处,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