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牛皮肤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用什么药膏?全球流行史1929年,LSD首次在非洲赞比亚出现,此后逐渐遍布非洲的多数国家。
1988年,LSD首次从非洲传入埃及,1989年传至以色列,2000年以后在中东呈现地方性流行,2013年传至土耳其和伊拉克,2014年传至伊朗、沙特以及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国家;2015年传入欧洲的希腊和俄罗斯,此后在欧洲继续蔓延,先后传入保加利亚、马其顿、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和黑山等国家;2024年,首次传入孟加拉国和印度;2024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州确诊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
病原学LSDV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其与山羊痘病毒、绵羊痘病毒在DNA序列上同源性达到97%以上。
LSDV是双链DNA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病毒基因组非常稳定,很少发生遗传变异,基因组比较大;病毒抵抗力强,耐受外界条件影响,在结痂里至少存活3个月以上,在未清洁、遮光的牛舍内存活数月;对热敏感,紫外线可以杀死该病毒。
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感染LSDV的牛。
易感动物可感染所有牛,黄牛、奶牛、水牛等易感,无年龄差异。
在非洲发现长颈鹿、黑斑羚(非洲中南部)、阿拉伯剑羚、跳羚等其他动物也会感染该病,但是在小的反刍动物上,比如羊,未见有LSDV引发感染的报道。
诊断潜伏期《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其潜伏期为28天。
在实验室条件下,潜伏期是4~14天不等,但是在野外条件下,自然感染动物的潜伏期可长达35天。
发病率和死亡率LSD发病率为5%~45%,与牛的饲养条件、牛品种关系非常大,死亡率一般低于10%。
感染发病牛愈后最终会把病毒清除,没有病毒携带者情况。
临床症状病程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2种,其中急性型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主要是肩胛下淋巴结或股前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到40.5℃以上,全身被结节覆盖,泌乳牛产奶量急剧下降,发热持续1~2周,流眼泪、流鼻涕,伴随病程深入,鼻腔分泌物会变成脓性、黏性。
剖检变化消化道和呼吸道表面有病灶,常见后遗症是肺炎。
实验室诊断抗体检测:采集全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检测,可采用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
病原检测:采集皮肤结痂、口鼻拭子、抗凝血等用于病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可采用qPCR、PCR等方法。
病毒分离鉴定科采用细胞分离培养病毒、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
预防与控制 养殖场(户)、兽医从业人员等都应高度重视该病防控工作,严格检疫监管,强化媒介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被动监测,持续开展宣传工作,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机构,并隔离、限制牛只移动,防止疫病传播扩散。
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传播最主要措施。
目前已经有商品化的弱毒疫苗,如Neethling毒株,可产生良好保护,但产生短期副反应。
异源性疫苗(如山羊痘和绵羊痘疫苗)发生副反应报道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