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牛皮肤癣针剂国家标准最新?通常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牛羊消瘦不上肉还有就是毛色粗糙不齐,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考虑营养、寄生虫等方面。
由于牛羊多采食粗饲料、牧草等食物易与细菌接触,消化道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影响肉牛羊生长效果。
所以,为保证育肥牛羊效果的实现,最好在育肥前对其进行驱虫,做好驱虫应注意以下六点问题。
一、选对驱虫药 驱虫药物所对驱虫的效果最为关键,选用高效,低毒,经济、使用方便的驱虫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
目前,寄生虫病种类繁多,驱虫药物也参差不齐,养殖户没有针对病种用好药物也是驱虫失败的主因;一般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为驱虫常用药物,对多种寄生虫病均有效,但对吸虫、绦虫等不适用。
所以,驱虫应根据不同类型选用不同药物使用说明方能见效。
二、有目的和针对性 给牛羊驱虫时要明确所要驱除寄生虫的种类:一般牛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肝片吸虫、绦虫、牛虱、牛蜱、牛疥螨等;羊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主要有肠结节虫、钩虫、鞭虫、肺丝虫、疥癣、羊鼻蝇、羊虱、蜱等;要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寄生虫的种类,做到见效、彻底。
三、定期进行驱虫因季节、地区差异,一般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较好。
可在每季度进行1 次预防性投药,对个别受寄生虫危害严重的再进行治疗性驱虫。
四、驱虫前先禁食为便于驱虫药物的吸收,驱虫前应禁食12~18小时。
群养的肉牛、肉羊,需先计算好用药量,再将驱虫药研碎,均匀捧入饲料中,晚上7~8点将药物与饲料拌匀,一次让其吃完。
五、驱虫后场舍的消毒一般投喂驱虫药物后,动物排除的粪便应集中清理进行堆积发酵,圈舍、地面、墙壁和饲槽用石灰水消毒,确保驱虫后消毒的效果。
六、驱虫后要多观察某些肉羊、肉牛投喂驱虫药物后若出现中毒,如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让其饮服半熟的绿豆汤。
对拉稀者,取木炭或锅底灰50克,拌入饲料中喂服,连服2~3天便可见效。
常见驱虫药物及使用方法:1、敌百虫片剂:15毫克/千克体重(极限量4.5克),内服或配成1%~2%溶液刷拭。
对胃肠道内线虫及大多数外寄生虫具有杀灭作用,为有机磷类药物,毒性高,须先试验再使用。
2、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粉剂、片剂、针剂均按0.2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或颈部皮下注射,严重时,每隔7~10小时再用1次。
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多种胃肠道线虫及疥癣、蝇蛆、虱、虻均有较强杀灭作用。
3、牛癣净粉剂50%浓度,用纱布包住在患处拍打。
溶液1000倍稀释后喷雾或涂刷。
为新型抗体外寄生虫药物,用于牛的疥癣、蝇蛆、虱等体外寄生虫病。
4、台盼蓝5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0.5%~1%溶液,分2次间隔12~24小时静脉注射。
用于治疗牛的巴贝斯焦虫病,注射时应缓慢进行(特别是对于衰老及严重的病例)。
5、球痢灵25~6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大1~2次,连用5天。
用于防治犊牛球虫病。
6、贝尼尔3.5~7毫克/千克体重,配成5%溶液,深部肌注。
用于牛的焦虫病、边虫病及锥虫病,为目前较理想药物。
7、吡喹酮片剂:30毫克/千克休重,1次内服。
用于治疗牛的肝片吸虫、双腔吸虫、前后盘吸虫及血吸虫病。
8、硫双二氯酚粉剂:40~6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针剂:20~25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对吸虫及绦虫均有驱杀作用,用于牛的各种吸虫及绦虫病。
9、阿卡普林1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
用于牛的焦虫病的治疗。
10、氨丙啉10~2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每天1次。
连用5~7天,预防量减半。
为目前多用于防治犊牛球虫病的药物。
11、磷酸伯氨喹啉片剂:0.75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天1次,连用2~3次。
用于治疗牛的焦虫病。
12、灭绦灵粉剂:60~7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对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前后盘吸虫的幼虫具驱杀效力,还可用其粗制品进行水田灭螺预防吸虫病。
13、硝氯酚片剂:3~5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针剂:1~2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主要用于防治牛的各种吸虫病。
14、海群生5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要用于治疗牛的肺丝虫病。
15、盐酸左咪唑片剂:8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针剂:4~5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用干防治各种线虫病。
16、噻苯唑50~100毫克/千克体重(线虫)或150~200毫克/千克体重(吸虫)内服。
为牛的首选驱虫药,对多种线虫及双腔吸虫均有较好杀灭作用。
17、枸椽酸哌嗪0.2~0.25克/千克体重内服。
主要用于犊牛蛔虫病。
18、20%碘硝酚(液体)针剂:10毫克/千克体重,颈部皮下注射。
用于牛的疥癣、蝇蛆、虱等外寄生虫病。
19、25%蝇毒磷(液体)针剂:5~1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用于牛的疥癣、蝇蛆、虱等外寄生虫病。
20、敌杀死用普通水配成0.005%浓度喷雾或涂刷。
用于牛的疥癣、蝇蛆、虱等外寄生虫病,但须现配现用。
21、阿维菌素瘤胃控释丸500千克体重以内,每头牛1丸经口投入。
新型药物阿维菌素的一种使用方法,价廉省时,药效持续时间长(6个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