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状牛皮肤癣的症状图片和治疗方法是什么?牛肠痉挛病夏季气温高,雨水多,牛出汗后被雨浇淋而受寒冷刺激时极易引发痉挛性腹痛,兽医称为冷痛,临床以肠音增强及间歇性腹痛为主要特征。
症状受雨淋后的牛常突然发病,出现阵发性腹痛。
起卧不安,倒地滚转,持续5~10分钟后转入间歇期。
在间歇期,病牛似乎健康无病,往往照常饮水、采食,随着病程延长,间歇期也延长。
病牛表现排粪次数增多,不断排松散、水样粪便;肠音增强,大、小肠音高朗,连续不断,有时在数步以外可听到肠音;严重时牛肌肉震颤,倒地不起,头颈伸直,呻吟。
诊断牛淋雨以后出现间歇性腹痛、肠音增强、不断排松散、水样粪便等。
西医治疗以解痉镇痛和清肠制酵为原则,可用30%安乃近注射液4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
或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30毫克,一次皮下注射,同时用温水深部灌肠。
颠茄酊30毫升,加温水3000毫升,一次灌服。
牛寄生虫性眼病又名牛眼虫病或牛吸吮线虫病,是由吸吮线虫寄生于牛的结膜囊、第三眼睑下和泪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眼病。
本病多发于温暖、潮湿、蝇类活动的季节,各种年龄的牛均易得,一般5~6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达到高峰。
症状由于虫体刺激,引起结膜角膜炎,病牛摇头不安,结膜潮红,角膜混浊,甚至溃疡,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
病牛常用两后蹄蹬眼睛,当继发细菌感染时,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治疗内服国伊维菌素—奥芬哒唑混悬液,每10公斤体重1次0.7毫升,或伊维菌素—阿苯哒唑片,每50公斤体重1次2片;阿维菌注射液或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1公斤体重0.2毫克。
1%~2%敌百虫溶液点眼杀虫,每天2次,连用2天;用2%~3%硼酸溶液强力冲洗患眼结膜囊,杀死和冲出虫体,每天2~3次,连用2天。
牛流行热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侵害牛,病牛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口水、流鼻涕以及四肢关节疼痛所引发的跛行。
治疗方法发生疫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并进行严格的封锁和消毒,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能有效控制疫情。
本病无特效疗法,为恢复健康,阻止病情恶化,防止继发感染,病后只能采取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0~50毫升,或安痛定注射液50~6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采用抗菌药物,以预防继发感染。
用青霉素300~320万单位,链霉素200~300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2000毫升,配合20%安钠咖注射液20毫升、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各2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2次;呼吸困难者,可肌注或皮下注射尼可杀米注射液10~20毫升;四肢关节疼痛的,可静脉注射10%水杨酸钠注射液150~200毫升;发生肺水肿的,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注射液1000毫升;恢复期应注意调节牛的胃肠功能,加强护理,可提高用药的疗效,促进病牛的尽快恢复。
减少与病原接触挤奶员要注意个人卫生,挤奶时不宜饲喂干草或饲草等饲料,圈舍要有良好的卫生措施。
减少应激反应牛舍一定要干燥、通风、凉爽,防止高温潮湿。
要注意降低畜群转移或首次使用新挤奶台、挤奶机等的应激。
减少外伤因素防止栏圈过挤、地面及过道光滑、踏板或台阶过高以及废旧铁木栅栏等引起外伤。
营养因素在母牛干奶期或青年母牛产犊前60天,一定要防止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
母牛泌乳期最后一周,日粮中不宜加谷物、青贮和高质量豆科干草等。
第一天每次约挤2公斤,第二天每次挤奶量约为乳量的1/3,第三天为1/2,第四天为3/4,第五天可完全挤完。
干奶期最后一次挤乳,要认真挤干净,然后注射干奶油剂、停奶康等药物。
牛水泻病一是不要一次让牛吃过多幼嫩的青草,最好在其日粮中掺些质量较高的干青草饲喂,可减少或杜绝此病的发生。
二是发现牛水泻后要及时进行治疗,木炭末100克,酵母片80片,加水适量,一次灌服 牛焦虫病病原牛焦虫病病原为多形性虫体,常表现为梨形、圆形、环形、杆形、月牙形、点状。
生活期可见单个或多个虫体,以不同方式排列在血细胞内,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以弯曲或滑行而运动,依靠体表渗透吸收营养。
症状患病牛体温可达40℃,呈稽留热,心悸亢进、脉速、心率不齐,食欲减退,排粪减少,便秘;反刍停止,呼吸加快,肌肉震颤,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病后两三天出现血红蛋白尿。
尿色由浅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
病牛显著消瘦,黏膜发绀、黄染、贫血,出现黄疸水肿,胃肠蠕动减缓。
治疗首先做好圈舍的卫生消毒工作,隔离病牛;对针头、注射器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笔者运用以下方法治疗该病,效果良好,成本低,无药残、不影响牛奶发酵,可谓低碳疗法:上午深部肌肉注射“血虫绝杀”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05毫升,其主要成分为咪唑苯脲。
下午口服“焦虫附红灵”,每公斤体重0.3毫升,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拳参、苦参。
同时配以维生素C,连续用药3天,病牛即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