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癍癣的治疗黄牛肉?在怀化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位于怀化市西部,湖南省西部,居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
这里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7万,其中侗族占80.13%。
这里历史文化特色浓郁,在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贞观八年设夜郎县,历时108年。
侗文化、夜郎文化积淀厚重,原始稻作文化、傩文化保存良好。
这里人文历史悠久,被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是中国画眉鸟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近年来,这里充分开发、利用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迸发出蓬勃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新晃县,有处“三十里世外桃源”,叫夜郎大峡谷!夜郎大峡谷位于湖南省新晃县方家屯乡与贵州省万山特区高楼坪乡交界处,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东延末端、雪峰山脉以西、武陵山脉以南的结合部,是一条跨省大峡谷。
峡谷全长15公里,谷底展宽不足30米、山谷直接切割深度300—400米。
峡谷内主要有千步云梯、夜郎王峰、双狮护王、骆驼峰、犀牛峰、玉柱峰、三炷香等景点。
在新晃县,有处“疑是银河落九天”,叫夜郎谷飞瀑!夜郎大峡谷山、水、崖、瀑、溶洞群的天赋品质,赢得“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廊、三十里世外桃源”的美誉。
在新晃县,有处“中国跨省第一漂”,叫夜郎谷漂流!夜郎大峡谷里的水来自地底,清爽洁净,远视有若乳玉,加上沿途落差逐步递减,落差较大,造成了漂流的绝佳去处,堪称中国跨省第一漂。
在新晃县,有处“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叫晃州风雨桥!晃州风雨桥横跨舞水河,桥长220米,宽12米。
风雨廊桥门楼宽15米,门楼立柱为方形,石材栏杆。
5座鼓楼错落有致,7—15层不等,以居中一座23.8米为最高,小青瓦盖面,青砖走角,并配以488只画眉翘角。
128根圆形鼓柱及门楼雕刻主要以全县境内名胜古景、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突出了传统民族特色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特点。
在新晃县,有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叫便水战役暮山坪前线指挥部旧址——唐伯赓烈士故居!唐伯赓烈士,1899年出生于新晃县波州暮山坪村,22岁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早期革命工作,在中共芷江县特别支部担任支部书记期间,组织群众积极向反动势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牺牲时年仅28岁。
便水战役暮山坪前线指挥部旧址群”中的指挥部旧址,位于新晃县第一位党员唐伯赓同志的故居内,始建于清代,占地1350平方米,目前该古建筑保存比较完整。
在新晃县,有处“李白留宿吟诗阁”,叫镇江阁!镇江阁开始修建年代不详,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坐落在新晃县龙溪口的潕水岸边,是侗乡一座古老而精美的楼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前临晶莹的潕水,后靠青翠的营盘山。
镇江阁为六角宝塔形,高有三层,砖木结构,彩绘龙凤等图案,飞檐翘角,气势壮观。
阁内悬挂太白像一帧,相传李白流放夜郎时,曾留宿此阁,在阁内吟诗。
青石板是其读书用的桌子。
李白当时用做读书台的遗物,现在阁内尚存。
在新晃县,有处“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观”,叫贡溪溶洞!贡溪由于雪峰古陆端喀斯特徒坎地貌形成的溶洞群千姿百态、星罗棋布,延绵数十里,洞内泉水淙淙,神秘奇特,据考古学者初探,溶洞中发现了70万年前的犀牛、马、羊、熊等大群古动物化石,极具考古价值和旅游价值。
令人惊叹的是在茂守村的板凳坡、新龙坳,发现了大量神秘“石蛋”。
在新晃县,有个“化为岩石的爱情故事”,叫凉伞公母岩!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乡西北角的凉山岭上,屹立着两座巨石,一座上面宽大下面窄小,像一个撑着雨伞的巨人,肃立峰顶;一座像一位美女立于峰顶侧面的悬崖之上。
人们叫它们为公岩、母岩。
现在的公岩母岩,更具神秘色彩,好些善男信女来这里求子、求财、求前程,香火不断、络绎不绝。
在新晃县,有处“动物争霸场”,叫动物奥运村!动物奥运村毗邻夜郎古乐城,与中心城区仅一水之隔。
“夜郎动物奥运”源自夜郎古国动物打斗之民风习俗。
古夜郎历史上是一个实行“议朗”制(“夜郎”即“议朗”,议事公开的意思)的国家,大王与臣民之间无等级深究。
物埠民丰之时,国王与民同乐的主要方式是和臣民一道观看动物表演,主要有斗牛、斗羊、斗狗、斗鸡、斗画眉等,这一古俗沿袭下来被人们戏称为夜郎动物奥运。
在新晃县,有处“生态养生福地”,叫八江口温泉!八江口温泉位于新晃县凉伞镇冲首村,为剑河温泉主水系带,流径深度1100米,地质构造属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水质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其水质为医疗氟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O3-Na,属含偏硅酸碱性碳酸氢钠型氟氡泉,未发现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元素。
对各类皮肤病、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老年人骨质疏松、银屑病具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运动员大运动量后体力恢复效果明显,同时能滋润皮肤,有美容作用。
水温40-60度,自涌型温泉,日涌量2000吨以上。
在新晃县,有处“沅江上游著名商埠码头”,叫龙溪古镇!龙溪古镇,地处黔楚走廊要道。
龙溪口古镇的兴起,始于明末清初时期,至乾隆年间市场初具规模,道光年间逐渐趋向繁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地经商者纷至沓来,临水架楼,开店兴业。
为了方便停泊船只、装卸货物,濒水修建四座码头(大码头、沅州码头、水码头、万寿宫码头)。
市场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到同治年间已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喧哗热闹的集镇,成为晃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外地人谈新晃,常以龙溪口概之。
龙溪口因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水上交通,成为川东、黔东的物资周转站。
抗战时期,龙溪口万商云集,市场达到空前繁荣,是沅江上游著名的三大商埠码头之一。
在新晃县,有处“道教古建筑”,叫灶王宫!灶王宫是龙溪古镇中的一栋最典型、最有龙溪特色的窨子屋,与明清窨子屋相同的是,它的形式为四合院,双开门,小窗户,高高的封火墙内,屋顶从四方成比例的向内中心低斜,可吸纳空气和雨水,也寓意着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哪怕是上天赐与的雨水,可得用这天井的形式收为己用。
把天井上流下来上天所赐的“肥水”,用一种大石缸储存在内,作为火灾来时灭火之用,因为有保家人太平之意,所以大石缸也叫“太平缸”。
在新晃县,有处“百年老讲坛”,叫龙溪书院!龙溪书院位于龙溪古镇贵州街一清代徽派建筑大院内,外有封火墙,内有天井、阁楼、戏台、讲堂、展厅、茶楼、书画室、藏书阁等,占地面积1800平方,是湖南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龙溪古镇的核心景点。
在新晃县,有处“侗乡最高峰”,叫天雷山!天雷山位于,处于云贵高原东麓,属苗岭余脉,山脉由西向东延伸,主峰海拔1136.3米,为新晃县最高山峰。
山上林木繁茂,许多的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山顶有庙宇一座,每逢农历六月十九,传说那天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四面八方的百姓将登上天雷山去祭拜乞福,情景颇为壮观。
在新晃县,有个“散步休闲好去处”,叫竹王大道!竹王大道是新晃市民早晚散步休闲娱乐的一处好场所,又是一条美丽诱人的沿河风光带,每天都有千余人散步健身。
竹王大道全长2200米,集防洪、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赋予侗民族及夜郎文化底蕴。
在新晃县,有处“崖葬群棺”,叫向家地悬棺!向家地悬棺位于大湾罗乡向家地村——龙溪的发源地,距县城15千米处有一神秘莫测的崖葬群棺。
悬棺葬于海拔900多米高悬崖的凹穴里,凹穴里共存放棺11副,当地人把悬葬处叫“活龙口”。
该悬棺为中国三种悬棺式中最原始的悬棺。
利用自然凹穴葬法之一。
既不知它们属哪朝哪代主人是谁,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棺木置于悬崖凹穴的,于是悬棺成为不解之谜。
放置棺木的崖穴宽约20米、深约5米,最初被人发现时在1962年,当时村里几个年轻人处于好奇,从”狮子口“下面的绝壁攀着杂树爬上去,发现这里前一排、后一排整整齐齐的摆放着11副棺木。
在新晃县,有处“地理奇观”,叫天坑!在大湾罗乡悬棺的对面,有一地理奇观——天坑,走近天坑边,阴风惨惨,头晕厥目眩,生怕被这无底的黑洞吞噬了。
在新晃县,有处“市内分布最大的红豆杉群落”,叫步头降苗族乡红豆杉群落!步头降苗族乡红豆杉群落,红豆杉1994年就被我国定为一级保护植物。
它在地球上的历史已达250万年,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书中,被誉为“活化石”。
在步头降苗乡分布的这片红豆杉群落,据闻是怀化市内分布最大的群落。
在新晃县,有处“傩文化产生和发展地”,叫贡溪傩文化基地!贡溪傩文化基地位于贡溪乡天井寨,这里是傩文化产生和发展地。
傩戏又名“咚咚推”,综合了演唱、对白、舞蹈等艺术,由钹、包锣、唢呐、鼓四种乐器伴奏,节目风格原始、神秘、粗犷、绮丽,是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奇特现象。
1995年以来,国内和日本、韩国等著名专家学者近150次前来贡溪考察,同时,贡溪傩戏、傩技班还外出怀化、吉首、芷江等地演出120余场次。
2006年5月,侗族傩戏“咚咚推”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年,与中南大学文学院合作建立了新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科研实践基地。
在新晃县,有处“古夜郎屯兵营盘”,叫双狮峰古战场!双狮峰古战场位于方家屯乡石坞溪村,占地20余亩,相传为古夜郎屯兵营盘之一。
现保存完整的尚有古城墙、古寨门、古栈道等,三座峰头海拔500多米,均为悬崖峭壁,十分险要,一为牛角峰,一为击鼓峰,一为将军峰,分别为打仗时吹牛角鸣号、击鼓助威、将帅点将之用。
其主峰顶处有一石门,上镶石碑一块,刻有“黄公屯”三字。
它既是西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古军事文化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古夜郎军事文化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
2003年投资40万新修了景区入口牌坊、上山花街路、山顶城门及仿古城墙等。
在新晃县,有处“传说仙人一夜之间架设的石桥”,叫仙人桥!仙人桥位于大湾罗乡高寨村,是本地开发最早的景点之一。
因传说一位仙人在一夜之间架设成而得名。
清代道光五年(1825)刊印的《晃州厅志》状其景:“两峰对峙,溪壑幽深,宽约二三丈,石块垒成雁齿,悬架沟上,如一线千钧,欲坠不坠。
游览者莫不却步震骇。
桥下有洞,曰龙潭。
渌沱渊源,一若与桥别成幻景。
” 在新晃县,有处“湘黔边境佛教圣地”,叫燕来寺!燕来寺地处大湾罗乡兴隆坳村螺丝坡,占地19.8亩,前身为龙溪寺。
三面环山,前临舞水,极目远眺,新晃县城及四周美景尽收眼底。
左右两座山脉似两只蛟龙,螺丝坡则像一个元宝位居其中,形成双龙戏珠的山势格局。
自2002年9月奠基破土以来,现已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大雄宝殿、伽兰殿、念佛堂、斋堂、客堂和寮房,总计1886平方米,目前该寺庙已初具规模,参拜者云集,信众甚广,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在新晃县,有处“省级森林公园”,叫黄家垅森林公园!黄家垅森林公园又名夜郎古都、夜郎古乐城,位于县城东部,与中心城区仅一水之隔。
景区占地面积8000亩,丹霞地貌,坡度舒缓,最高山峰海拔403.6米,最低海拔305米。
主要由大前门、浣纱湖、竹王祠、夜郎王宫、王印塔、皇家动物打斗场等景点组成。
公园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数十座山峦连绵起伏。
2003年投资500万开始兴建夜郎古乐城,2004年申报省级森林公园成功。
在新晃县,有处“观景栈道”,叫老晃城观景栈道!老晃城观景栈道由城标广场起到新晃大桥止,全长350米,宽 3-3.6米,钢架结构,路面由防腐木拼接,临河设有小观光平台,与城北风光带遥相呼应。
栈道上还安装有安全防护栏、景观路灯和多彩地灯 在新晃县,有处“古八景之象鼻吸水”,叫象鼻山!象鼻山耸立在舞水北岸,她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正是古人不见今象山,象山曾经见古人,因此,象鼻山、象鼻塘也流传着许多故事。
在新晃县,有处“古八景之狮岩耸翠”,叫狮子岩!狮子岩,因地形酷似狮子而得名,传说狮子岩对岸有一圆形山包,叫做火焰包,紧锁对岸狮子不能张口,致使当地百姓经常发生火灾,后来人们在双狮争抢绣球之处,修了一口山塘,对岸火焰包放射出来的火焰,被山塘阻挡,从此狮子张开了口,这里在也没有发生火灾,人民也兴旺发达起来,于是有人写了一幅对联:狮子开口玉带缠腰真威武,人物风流青出于蓝实堪夸。
在新晃县,有处“最美爱心岛屿”,叫旧寨爱心岛!爱心岛位于新晃兴隆镇的旧寨,距离县城。
爱心岛上住着纯朴善良的侗族人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新晃县,有处“体育休闲广场”,叫夜郎文体广场!夜郎文体广场位于县城中心,占地14000m2,是以夜郎文化为特色,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集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政广场。
新建的广场分为体育、休闲和集会三个主要功能区,每个功能区标志鲜明又融为一体。
其中,广场的核心区域设计为3根高高竖立的少数民族图腾柱,图腾柱高8-9米,直径1.2-1.6米,柱上刻有夜郎王、牛头和神鸟等图案,还有夜郎地方民族农耕渔猎等传说故事。
是新晃县人民政府和山东寿光绿巨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由新晃绿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计划建设周期为11个月。
园区本着“进军科技前沿、发展高效农业”的理念,建成集蔬菜种植、智慧农业展示、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品种试验示范、集约化育苗、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旅游观光和农业互联网+等“一二三产“融合为一体的山地高效循环生态农业综合体。
在新晃县,有处“百亩梯田”,叫坪南梯田!坪南梯田,460余亩梯田层层叠叠。
入夏或秋收时节,碧绿或金黄的梯田与群山连绵,逶迤起伏,构成了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
在新晃县,有处“悬崖上的村庄”,叫坪南侗寨!坪南侗寨,可以说,这里是新晃风光最好的地方之一,侗寨虽然小,但几个寨子保持完好,这里古木多,就名贵的举木就有7棵连片,这里山势险要、到处是悬崖峭壁、有仙人桥、墩洞、美女坡、罗汉坡、双狮坡,瀑布等,而且,这里的故事多且惊心动魄。
在新晃县,有处“石头村”,叫汆岩古屯!汆岩古屯位于新晃县城二十来公里高山上的水洞村,汆岩古村在凤凰岭的背面,凤凰岭坡险陡路,去古村得经过凤凰岭,古村虽然离县城不远但全程全是高山和悬崖,狭窄的公路,一面紧挨高山峭壁,一面临着悬崖。
在新晃县,有处“千年古侗寨”,叫皂溪村侗家寨!皂溪村侗家寨,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已打下了人类繁衍的烙印。
据现有大姓舒氏与姚氏80岁以上的老人们回忆,他们的先祖进入皂溪定居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在他们先祖未入皂溪定居之前,这里曾聚居过360多户人家。
当时新娘出寨担水怕回程找错人家,还要事先用石灰撒在地上作路标。
近代进入皂溪定居的先民,以姚氏始祖在先,舒姓始祖随后,其次才迁入龙姓、杨姓、刘姓、钟姓、吴姓、黄姓、石姓、陈姓等姓氏人家。
皂溪侗家寨由铁榜、大寨、冲么三个自然寨组成,唯大寨最大,有四个村民小组,寨子坐北向南,山环水绕,自下而上,井然有序。
放眼望处,有如民间“坐入龙口、步入云梯”之说! 在新晃县,有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祥地”,叫天井寨!天井寨位于贡溪乡四路村,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延伸末端的湘黔交界的顶天山北侧。
全村村民269户,1297人,占地面积4961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50平方米。
天井古村寨为龙姓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由本乡盆溪迁至天井定居修建,姚氏先祖姚正华,生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6年),由县境新寨迁贡溪田家村,其子姚通祖由田家迁徙天井。
在龙金海开辟的天井寨寨里,姚姓人迁入以后,杨姓人相继迁入。
走进侗寨,吊脚楼、开口屋、跑马楼、四合院错落有致,木质的柱廊、屋壁油光锃亮。
八江口侗寨的房屋内外各有讲究,正房屋脊成牛角状,象征着它能守护着全家,厢房屋脊成鲤鱼尾状,寓意年年有余。
在新晃县,有处“养在深闺人未识”,叫美岩侗寨!美岩侗寨前有梯田、后靠大山,左右青山相倚,113户聚寨而居,环境优美,建筑风格、生活习俗沿习传统,堪称人类美好家园。
在新晃县,有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叫冲首村侗寨!冲首村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全村13个村民小组,其中侗族少数民族人口达98%,整个村寨依山傍水而建,极具风水研究价值,村内房屋大多为木质结构,开口屋、吊踋楼、杆栏式建筑、房屋飞檐翘角等侗族特色建筑在此一并展现。
在新晃县,有处“中国传统村落”,叫地习村!地习村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天堂乡东北部,是天堂乡沟通外界的北大门。
地习村平均海拔900米,常年云遮雾绕,植被保护完好,景色天然秀丽,加之13组,295户、912余名纯朴的居民及其沿袭的北侗民俗,构成了最为返朴归真的原生态旅游胜地。
在新晃县,有处“溶洞上的村庄”,叫向家地村!向家地村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北面,距县城15公里是新晃正待开发的风景区,整个景区集奇山、瀑布、溶洞于一体,向家地更是闻名新晃周边的荷花观赏村区。
这里夏可避暑,观雾探笋闻百亩荷香;冬可听雪,赏万亩竹海烹茶发呆。
这里景色宜人,有千年茶树、古红豆彬、悬棺等奇景,整个村庄座落在1100米海拔之上。
在新晃县,有处“特色历史自然村寨”,叫烂泥苗寨!烂泥村是一个坐落在高坡上的苗寨,海拔800多米,寨中人口达600多人,密密麻麻100多栋木房错落有致,带有古朴的韵味,成为高山上的一枝独秀,房屋虽然年代久远,却保存完好无损,很有旅游观光价值。
在新晃县,有处“湖南的最西极”,叫韭菜塘!有一座平均海拔700米的小村庄,地处湖南“鼻尖”,渐入云贵高原,虽然很小,这个村庄却是地界的象征,它便是韭菜塘,湖南的最西极。
韭菜塘,看神秘山水里的古朴侗寨,去追寻湖南省最西边的风情故事。
2016年,根据区划调整,新晃将韭菜塘村、马宗村两村合并为一个村,新村命名为马宗村。
“从此,虽然行政区划上再无韭菜塘,但对新晃人来说,湖南西极,依旧是韭菜塘。
” 在新晃县,有处“最美民宿带卡约会地”,叫蕙园!蕙园位于晃州镇大桥溪村,她的美是精致而富内涵格调的,隐秘在山野之间的山间小别院,环境清幽是它的本色,坐拥田园自然美景,看庭前花开花落,听得见鸟语,闻得到花香。
蕙园集住宿、茶饮、户外及农耕体验于一体,一半坐拥城市生活,一半享受田园静谧时光。
约三两好友,坐拥别院,晴朗的日子里在别院葡萄架下晒太阳喝茶聊天打盹,坐到夕阳下山。
蕙园还会不定期搞一些主题活动,茶知识讲座、传统手工艺制作、插花、西点制作和书画沙龙聚会等,让你做一个城市田园隐居者,静享静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