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屑怎么治 拿什么药擦?【简介】 疥螨病是由疥螨科和螨蜗科的螨类寄生于家畜的体表或表皮内引起的以接触感染、引起患畜剧痒及各种类型的肤炎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病原】 疥螨形态成虫圆形,微黄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体表无明显的横缝。
躯体分两部分:前面为背胸部,有第1对和第2 对足:后面为背腹部,有第3足和第4足。
体背面有细横纹、锥突、圆锥形鳞片和刚毛。
假头后方有一对粗短的垂直刚毛。
背胸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胸甲。
躯体腹面有四对粗短的足。
前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远。
每对足上均有角质化的枝条。
足上的吸盘呈钟形。
口器由1对鳌肢和1对圆锥形的须肢组成(见图3-15)a 【症状】 通常起始于头部、眼下窝及耳部,以后蔓延到背部、躯干两侧、后肢内侧及全身。
由于疥蜗用其口器刺入宿主皮肤并挖掘隧道,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痒感、炎症。
病畜常以肢搔痒或在墙角、柱栅等处摩擦,不仅破坏了皮肤组织,且使组织浆液性浸润,使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疤。
水疤及脓疮破溃后,在皮肤表面干涸而结成痴皮。
病情严重时体毛脱落,皮肤的角质层增厚,干枯,有皱纹或龟裂。
病畜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逐渐消瘦,甚至死亡(见图3-16,图3-17)a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如剧痒、皮肤增厚、有痴皮、脱毛和消瘦等特征做出诊断。
除根据临床症状外,必须通过检查,发现虫体,方可确诊。
1.活虫检查。
用圆刃小刀在患部边缘(即患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这里的螨比较多),刮取皮屑,其深度是刮至将要出血为止。
然后将痴皮放在一块黑板或黑板片上,再将纸片或黑纸片在灯头上微微加热。
在阳光处或日光下用放大镜检查有无活的疥螨在爬动。
温水检查法,即用幼虫分离法装置,将刮取物放在盛有40℃温水的漏斗上的铜筛中,经0.5一1小时,由于温热作用,m从痴皮中爬出,集成小团沉于管底,取沉淀物进行镜检。
2.低倍镜检查用上法刮取的适量皮屑放在载玻片上,加数滴50%的甘油水、液体石蜡或煤油,用牙签调匀,铺成一薄层,加盖玻片低倍镜检查。
3.离心沉淀,若检不出,可将刮取的多量皮屑放入试管中,加入5%一10%的KOH或NaOH溶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数分钟,然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虫体。
如发现虫卵、幼虫或成虫均可做出诊断。
3.保持畜舍的透光、干燥、通风。
4.病畜及时隔离治疗。
注意,一次治疗虫卵往往不能杀死,需待数日后幼虫卵出时再治疗一次,这样收效好。
【治疗】 1.外用药物。
①有机磷类杀虫药如敌百虫、辛硫磷、蝇毒净、9净:敌百虫:1%一2%溶液喷洒牛体或洗擦患部,10一14天后再用一次: 瞒净:0.025%. ②双甲胖12.5%乳油剂。
注意:由于一般的杀虫剂都有毒性,在局部涂药时涂擦面积不要超过整个身体的1/3:一般药物只对成蜗有效,不能杀死虫卵,因此,应根据蜗的发育规律,隔5一7天应再次用药,这样效果好。
2.注射剂。
①伊维菌素。
0.3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②多拉菌素。
1毫升/33千克体重,肌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