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癣的特效药水叫什么来着?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
茎红紫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
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5~15毫米,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缘毛;叶柄短。
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
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
花期7~8月。
本植物的根(水蓼根)、果实(寥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湿地,水边或水中。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干燥全草,茎红褐色至红紫色,有浅纵皱,节部膨大;质坚而脆,断面稍呈纤维性,皮部菲薄,浅砖红色,本部白色,中空。
有时带花序,花多数脱落,花蕾米粒状。
味辛辣。
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蓼的种类很多,古代作为调味食用的蓼,主要是水蓼。
兹据《本草衍义》、《纲目》等,将《本经》的"蓼实"、《别录》的"蓼叶"均作为水蓼的药用部分,"蓼叶"见本条,"蓼实"另详专条。
性味辛,平。
①《千金·食治》:"辛。
"②《日华子本草》:"味辛,冷,无毒。
"③《纲目》:"蓼叶,辛,温,无毒。
"④《本草求原》:"苦湿,平。
"功能主治化湿,行滞,祛风,消肿。
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
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④《纲目》:"杀虫。
"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
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
外用:煎水浸洗或捣敷。
注意①《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
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
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②《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复方①治干霍乱不吐利,四肢烦,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择切)各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盏,煎取三盏,去滓,分温三服。
(《圣济总录》水蓼饮)②治风寒太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煎服。
(《四川中药志》)③治水泻:红辣蓼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
(《广西中草药》)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小儿疳积: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钱,麦芽四钱。
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⑥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
(《经验方》)⑦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于半碗听用),石灰一两。
二味调匀,入磁罐收贮封固。
如遇阴毒,将笔蘸点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
(《外科启玄》蓼草膏)⑧蛇咬伤。
用水蓼茎、叶捣敷。
⑨脚气肿痛成疮。
用水蓼汁搽洗。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用鲜全草加工成千浸膏粉,装胶囊,每粒含量0.25克。
成人0.5~0.75克,日服4次,小孩依年龄酌减。
重症可用干草2~3两(鲜草加倍),煎分2次服,每日4次,总量4~6两,直至症状消失盾再服1剂。
治疗菌痢、肠炎182例,有效率约95%。
疗程1~3天。
有报道用30%水蓼煎剂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小儿酌减。
治疗菌痢108例,痊愈105例,3例配合其他药物治愈。
疗程2~5天。
水寥有止痛、止血、止泻及制菌作用,无抗药性。
②治疗子宫出血采用水蓼开花时的地上部分,切碎。
取1公斤,置玻璃容器内,以30%酒精2000毫升浸没,常温静置48小时(每天搅拌3次),然后过滤,得滤液约2000毫升,密闭贮存。
每服20毫升,2小时1次。
共治疗子宫出血20例,疗程1~4天,全部治愈。
摘录《中药大辞典》化学成分水蓼全草含水蓼二醛(Polygodial,tadeonal),异水蓼二醛(isotadeonal,isopolygodial),密叶辛木素(confertifo-lin),水蓼酮(Polygonone)[1,2],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ether),水蓼素(persicar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金丝桃甙(hyperosi-de)[4,5],顺/反阿魏酸(cis/trans-ferulic acid),顺/反芥子酸(cis/trans-sinap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顺/反对香豆酸(cis/trans-P-coumaric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龙胆酸(gentisicacid),顺/反咖啡酸(cis/trans-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 acet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
地上部分还含有甲酸(formic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缬草酸(valeric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及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ic acid)和微量元素。
其叶中含异水蓼醇醛(isopolygonal),水蓼醛酸(polygonic acid),11-乙氧基桂皮内酯(11-ethoxycinnamolide),水蓼二醛缩二甲醇(polygodialacetal),水蓼酮,11-羟基密叶辛木素(valdiviolide),7,11-二羟基密叶辛木素(fuegin)[9],八氢三甲基萘醇二醛(warburganal),八氢三甲基萘甲醇(drimenol),异十氢三甲基萘并呋喃醇(isodri-meninol)。
Β-谷甾醇(β-要sitosterol)和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
还含槲皮素-3-硫酸酯(quercetin-3-sulphate),异鼠李素-3,7-二硫酸酯(isorhamnetin-3,7-disulphate)及柽柳素-3-葡萄糖甙-7-硫酸酯(tamarixetin-3-glucoside-7-sulphate),7,4’-二甲基槲皮素(7,4’-dimethylquercetin),3’一甲基槲皮素(3’-methylquercetin)。
2、降血压作用:挥发油(含Polygonone)对哺乳动物能降低血压(主要由于血管扩张引起),降低小肠及子宫平滑肌的张力。
3.抑菌作用:叶、茎中含鞣质,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4.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挥发油具辛辣味,有刺激性,敷于皮肤可使之发炎。
5.水蓼根乙醇提取物对雌性大鼠、小鼠有抗生育作用。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5ml,于水浴上加热,滤过,取滤液2ml,加镁粉及浓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
(检查黄酮)炮制净制:采得后洗净尘屑、泥土,晒干。
性味辛;苦;性平归经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
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浸洗;或捣敷。
注意1.《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
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
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2.《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复方水蓼饮《圣济总录》:主治霍乱不吐利。
蓼草膏《外科启玄》:祛恶解毒收疮。
各家论述1.《别录》: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2.《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3.《本草抬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转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4.《纲目》:杀虫。
5.《本草求原》:洗湿热zi癞,擦癣。
6.《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7.《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土痒消肿。
8.《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
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