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疾病/医院/医生
位置:首页 > 资讯 > 头皮癣中药方剂有哪些

头皮癣中药方剂有哪些

时间:2023-12-17 11:55:42 阅读:2151次

头皮癣中药方剂有哪些?追忆刘铭锐教授的百年人生,充满了追求与笃定。

头皮癣中药方剂有哪些

在医学上,他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勇攀高峰,始终走在学术前沿,为甘肃省皮肤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人们爱戴的大先生。

在生活中,他随和亲切、谦虚谨慎、待人诚恳,只要大家有困难,都会给予帮助和支持,深受患者及同仁们的好评。

刘铭锐教授溘然长逝,思之悲痛、念之惋惜、潸然泪下、无语凝噎,谨以此文回顾教授一生,聊表悼念之情。

千里求学路漫漫 鲲鹏展翅自兹始刘铭锐教授的家乡在被誉为“华夏第一县”之称的甘谷县,自小在陇原大地的抚育下、在渭河水的滋养下,形成了他踏实稳重、坚韧不拔的性格。

幼年时期,他受教于私塾,跟随教书先生饱读四书五经,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初中时就读于甘谷中学,后因特殊的历史原因一度中断学业。

当时流行前往兰州考学,彼时闲赋在家的他仍心存远大理想与抱负,独自一人自东向西,途径甘谷、陇西、渭源、临洮抵达兰州。

为了节约路费,他背负干粮、徒步而行,一路翻山越岭、涉水跃涧,行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200多公里的路程,今时今日我们仅需3个多小时车程即可到达,但在当时,他整整走了7、8天。

第二排左五为刘铭锐教授在坚强意志力和坚定信念的影响下,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如愿考入西北师范学院附中就读高中。

1943年,刘铭锐教授考入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从此他与医学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开设3张病床,至1959年病床达16张,日平均门诊量100余人次。

刘铭锐教授为患者查体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刘铭锐教授始终贯彻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面对患者,他全面、详细的询问病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同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对疑难病例,他会组织科室医生开讨论会,就疑难问题提出方案,进行解决指导。

同时对各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耐心与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在他的带领下,皮肤科的医疗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在社会上被人们广泛赞誉、慕名就诊。

在科室几代人的不懈努力,1998年底,皮肤科被省卫生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基于刘铭锐教授对皮肤病学科的突出贡献,2013年,在第九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上,刘铭锐教授被授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杰出贡献奖”,这是我国皮肤科医师的最高荣誉,全国仅有三位医生在本届大会上获此殊荣。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刘铭锐教授高度重视科室人才培养,始终坚持本科+研究生的高层次培养模式,在他的组织规划下,科室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建设。

当时对住院医师严格实行传帮带模式,切实提升了年轻医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在刘铭锐教授及科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1984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建立了兰州医学院皮肤病学研究室,1985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硕士学位点,自此,皮肤科迎来了发展新篇章。

1986年,刘铭锐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他也是国内首批皮肤性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生前,刘铭锐教授精心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弟子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有作为。

其中1990届学生骆志成现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医药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兰大二院皮肤科主任、皮肤病学教研室主任。

1994届学生张选奋现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领军人才,兰大二院整形外科主任,现任中华整形外科学会第九和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60名,部分已经成为专业骨干。

“回忆教授对我们谆谆教诲,犹如昨日、铭记于心。

印象最深刻的不仅是教授精湛的专业知识、忘我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是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的科研思维。

带教期间,教授总是坚持以临床为导向,立足临床实际,积极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

教授的这种培养思路,也一直影响着我们。

”提起那段难忘的研究生生涯,骆志成主任感慨的讲到。

站在导师曾经倾注无数心血、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土地上,骆志成、张选奋两位主任更是更是继承和发扬了刘铭锐教授孜孜不倦、不断探索、为人师表、知行合一、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在刘铭锐教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年来,他们也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医学研究贡献力量。

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艳压群芳不如花团锦簇,一家独大不如百家争鸣。

刘铭锐教授深知要想医学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尤为重要,自1948年创建科室后,科室就承担着兰州大学医学院的理论课、临床见习和实习任务,至1986年,除承担兰医临床医学系本科、大专班等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平凉、张掖大专班的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任务。

自1956年至1999年,科室先后共接收省内外进修生150多名,举办短期皮肤性病学习班5期,参加人数约200余人,为甘肃省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医学人才,真正做到了桃李不言自成蹊,为有清香吐芳华。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高水平的医学科研,就没有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刘铭锐教授在很早以前就树立了这个观念。

三十余年前,当时年逾花甲的老教授经过深思熟虑,鼓足勇气,下决心建立兰州医学院皮肤病研究室。

在1984年以前,所有的皮肤科医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完全是靠书本知识和临床经验,几乎没有专科实验室检查手段。

因此,甘肃省皮肤科专业的诊疗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发达地区。

然而这一切却被刘铭锐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奔波,撒过多少回的汗水,1984年,兰州医学院终于得到了甘肃省政府的批准,获准成立甘肃省第一家皮肤病研究室。

左思右想,只有一个办法:向先进大学专业实验室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刘铭锐教授借着外出开会的机会,虚心征求外省专家的意见,又不辞辛苦,去实地参观考察国内知名大学皮肤科研究室,借鉴先进的经验,结合甘肃省具体情况,刘铭锐教授满怀信心地制定了皮研室的建设规划以及将来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设立免疫室、真菌室和病理室三个实验室。

刘铭锐教授观看病理切片当时交通、通讯都相当落后,再加上筹建的经费有限,干任何事情都是要靠自己。

为了购置实验室所需的各种化学试剂,刘铭锐教授在花甲之年,仍亲自带领年轻医生骑着自行车去仓库提货。

跋涉二三十公里的路程,爬过几百米的高山大坡,骑车到达仓库时,大家已是气喘吁吁。

因为是自行车携带试剂,又都是玻璃瓶,每个人一次只能带十几瓶,挂在自行车的把柄上,徐徐前行。

十几瓶的试剂有些重量,好几次都差点使自行车整个翻倒过来,刘铭锐教授与同仁们在这条山路上来回多趟,总算把所需的试剂和器皿购置齐全。

随后,定做的实验操作台也做好了,因为经费有限,只能自己想办法将这个庞然大物搬到实验室,在推翻了好几个方案后,刘铭锐教授决定采用空中拉吊的方式将其运送。

“我们用绳子将试验台固定,楼上的人在上面拼命用绳子拉,楼下的人使劲用肩膀扛,大家喊着一二三,上!……-二三,上,凭着一股劲,硬是把这个沉甸甸的实验台从楼下拉吊到了二层实验室并安装到位,后来陆续购买的超净台、超低温冰箱等均采用了同样的搬运方式”。

回忆起这段往事,骆志成教授这样讲到。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又陆续开展了多项性病检查、螨虫检查、过敏原检测等,科室的历届研究生也在皮研室相继开展了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科学研究,皮研室不仅做到了服务临床,又为实验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刘铭锐教授九十华诞时,他还心系科研工作,他对后辈医师语重心长地讲到:“要当一名好医生,只顾看病是不行的,一定要做研究才行,只有临床、科研相结合才能真正有出息,临床实践是我们的今天,医学科研是我们的明天”。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点一滴见初心刘铭锐教授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始终坚持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防病治病。

刘铭锐教授积极参与大规模防治头癣病工作作为皮肤花柳病专家,1956年,他响应国家消灭性病的指示,深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普查普治性病,并写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性病普查报告》(载《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年5卷1期)。

返回兰州后,又带领皮肤科的医护人员,展开了对兰州、平凉、临夏及甘南地区的头癣病的防治工作,并写出了《兰州市、平凉、临夏及甘南地区头癣普查报告》(载《甘肃省皮肤病资料汇编》1979年2月号)。

198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组织全国皮肤科医师对银屑病(牛皮癣)流行进行调查,刘铭锐教授对兰州市城乡银屑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写出了《甘肃省兰州市银屑病流行调查报告》(载1987年5月出版的《兰州医学院学报“1986科研成果汇编”》。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详细讲解日常注意事项,同时普及科普常识,让更多群众正确认识和了解皮肤性疾病,帮助大家走出治疗误区,早日恢复健康。

在深入基层开展诊疗工作之外,即使远隔千里、即使离家多年,刘铭锐教授也始终心系故里、情牵乡亲。

“父亲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在甘谷县建立卫生院、学校、修路时,总是积极地给予帮助”。

时至今日,刘铭锐教授的儿子在回忆老人的一生时,也为父亲始终不忘基层百姓、始终回馈桑梓的赤子之心。

医者匠心以心为灯 医者仁术以爱为光1994年,刘铭锐教授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他仍关心皮肤病科的发展,积极发挥余热继续坐诊,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直至85岁左右,因身体不适,才不得不离开了自己最心爱的诊台回家静养。

刘铭锐教授始终以“做大医生要有大德”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他始终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强调诊治用药时既要根据病情下药,也要考虑患者的家境经济,他用药严谨细致,始终坚持不开贵重药、不开无关药,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赞扬。

同时,他还注重患者在心理上、精神上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治病的同时更为患者治疗心病,帮助他们更好的恢复病情。

采访期间,刘铭锐教授的儿子曾这样回忆道。

骆志成主任也表示:“刘教授总是教导他们要在诊疗期间除了顺应时代发展、具备国际视野,更要结合本地区特色开展诊疗,更要始终牢记不能过度诊疗,要真正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

刘铭锐教授的这种医德仁术也深深的影响了科室后辈及家族后代。

1954年,兰州大学医学院出版了刘铭锐教授撰写的《皮肤病学》。

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皮肤病与性病学》。

1980年,刘铭锐教授和王光超等合著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一教材《皮肤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铭锐教授还精心撰写论文,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医学史研究文献资料,他撰写的《湿疹的中西医结合分型及治疗研究》荣获1987年兰州医学院科技进步奖。

《黄芪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荣获1987年甘肃省卫生厅1985-1986年度优秀论著二等奖。

研制的“银屑片”分别荣获1993年甘肃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及1994年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科技“三新”展示交易会银奖。

撰写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防治研究》于1999年7月被世界华人医学成就评审委员会评为“1998年世界华人知名医家金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刘铭锐教授一生为推动我国的皮肤科学科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与智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巨大的贡献。

1978年在全省皮肤科年会上致开幕词1986年起,刘铭锐教授就担任甘肃省卫生技术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皮肤科学科(专业)评议组组长。

1991年5月,任甘肃省卫生厅科技委员会委员。

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医疗专家,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在甘肃省首届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上,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劳动模范”。

1994年9月,因对《中华皮肤科杂志》的突出贡献,刘铭锐教授受到中华医学会表彰表彰。

1995年10月,被甘肃省医学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6年9月,受聘担任香港新闻出版社名誉顾问。

2002年7月,被甘肃省医学会聘为名誉会长。

刘铭锐教授的简历和业绩也先后被编入1993年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家大词典》。

1996年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医大全“中国卷”》。

1996年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皮肤性病学博览》(第一辑)。

1998年甘肃省人事厅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专家》,并被编入《甘肃专家》画册。

1999年11 月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百年人物篇》。

1999年12月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2000年1月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类”》。

2000年6月被国家人事部编入《中国人才词典》等书籍。

“人道为医道之本,医者乃仁者典范。

救死扶伤行人道,劳谦谨敕成医者”。

作为一名从医近70余年的老教授,刘铭锐教授始终将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和人生写照。

刘铭锐教授一生为我国皮肤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如今,斯人已逝,但先生的精神将永存。

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兰大二院几经更名换址,历经风雨沧桑,以刘铭锐教授为代表的一代代二院人始终秉承着“天下为公 造福人民”的至公精神,在历史的烟云与现实的光影中穿行,诸君风骨,后继有人,作为后辈二院人,我们将深刻感悟他们的医者情怀,汲取前行力量。

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