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牛皮肤癣点滴注射什么药效果好?(1) 注射部位:一般在牛颈部侧面皮肤松弛的部位。
(2) 注射方法:用 5 %碘酒消毒注射部位,然后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拉起注射部位皮肤,另一手将注射器针头斜向 ( 与皮肤约 30°~40°角 ) 刺入皮下,顺皮下向里深入约 3 厘米注入药液,然后用碘酒消毒注射部位。
2、肌肉注射由于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入药液后吸收很快,另外,肌肉内的感觉神经分布较少,注射引起的疼痛较轻。
一般药品都可肌肉注射。
(1) 注射部位:选择肌肉厚的地方,如颈侧中部、臀部等。
(2) 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在剪毛、消毒后,先将针头对准部位快速垂直刺入, 5 厘米针头约刺入 3/4 ,接上针管,检查无回血时,注入药液。
拔下针头,然后碘酒消毒注射部位。
(3) 注意事项:针头不能全部刺入,以防针头折断。
强刺激药,如水合氯醛、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不能肌肉注射的药品。
3、静脉注射 药品注入血管后随血流迅速遍布全身,药效迅速,药物排泄快,常用于急救、输血、输液及不能肌肉注射的药品。
(1) 注射部位:牛颈部静脉的上 l /3 与中 1/3 交界处。
(2) 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剪毛、消毒,先用左手握住注射部位下端,然后用拇指压紧,使静脉膨胀,右手拿针头倾斜 30°~40° 向心刺人静脉 ( 采血时离心刺入 ) ,血从针头流出后,将针头平行于血管推进 2/3长,松开左手,迅速接上注射器或输液导管。
注射过程中如发现推不动药液、药液不流或出现注射部位肿胀时,采取如下措施:①针头贴到血管壁上。
轻轻转动针头,即可恢复正常。
②针头移出血管外。
轻轻转动注射器稍微后拉或前推,出现回血再继续注射;或拔出后重新刺入。
(3) 注意事项:① 注射前要确实将牛保定好,以免发生危险或造成注射困难。
② 在针头刺人血管前,首先要做好输液瓶接导管的准备工作,要排净管内及注射器内的空气。
③针刺部位要准确,动作要利索,避免多次刺扎。
④输液速度不能太快,以每分钟 20~30 毫升为宜。
⑤ 输液前要加温药液至约 35~38℃ 。
⑥ 油类制剂不能静脉注射。
4、气管内注射 此法常用于肺部驱虫,治疗气管和肺部疾病。
站立保定好动物,抬高头部,术部剪毛消毒,用手保定气管。
治疗气管炎时,针头刺入第 3~4 软骨环之间。
治疗肺炎时,在接近胸腔处的气管内注射。
注射的药液加温至 38℃ 左右,以免冷药液刺激气管黏膜而将药液咳出。
病畜咳嗽剧烈时,先注射 2%普鲁卡因 5~10 毫升,以减低气管敏感性。
5、胸腔注射牛胸腔穿刺部位最好在右侧,即右侧第5或第6肋间隙,应在胸外静脉上方约2厘米处进行。
左胸穿刺时后移一助间,即左侧第7肋间和肩端水平线交点下方,胸外静脉上方2厘米处。
以免伤及心脏。
胸腔穿刺应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术部剪毛或剃毛。
先用尖刃手术刀在穿刺部位纵切皮肤1厘米左右,并将切口向前或向后稍稍移动。
其后用灭菌套管针或12号~14号注射针头,针尾部连接一段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并接上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胸腔,沿肋骨前缘垂直刺入,深度约3~4厘米(即相当胸壁的厚度),当感觉阻力突然消失时,则表示刺入胸腔,拔出套管针的针芯,如胸腔内积液较多并很稀薄,同时穿刺正确时,则渗出液自动流出,如不自动流出,可用注射器抽吸,针孔如被堵塞,可用针芯疏通。
如点滴流出鲜血,则有刺伤肺脏的可能,应立即稍向外抽,调节深度,流出或吸出的液体要收集于灭菌容器中,穿刺完毕应抽回套管针芯,然后一手紧按切口,一手拔出套管针,皮肤回至原处,切口结节缝合,碘酊消毒。
胸腔穿刺过程中要严防空气进入胸腔,以免造成气胸或感染,因此当无浓体流出或液体已排空时,应堵住套管。
针头进入胸腔后不要随意晃动,以免划破肺胸膜。
对于化脓性胸膜炎的病畜,先将胸腔内渗出液放出,然后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胸膜腔洗涤,直至洗涤液变透明为止。
6、牛腹腔注射选择左肷部或右肷部,术部剪毛、消毒后,用16~18号针头垂直皮肤刺入, 依次穿透腹肌和腹膜,当针头透过腹膜后,其阻力降低,有落空感。
此时可连接注射器或连接输液吊瓶上的输液管接头,向腹腔内注入药液。
向腹膜腔内注入药液应加温至37~38°C,药液过凉,会引起胃肠痉挛产生腹痛。
注入的药液应为等渗溶液且无刺激性。
注射过程中应防止针头退出腹腔外,必要时用胶布粘贴固定针头,一次注药量为200~1500毫升。
注药完毕,拔下针头,局部消毒。